首页 > 诗文 > 李贺的诗 > 崇义里滞雨

崇义里滞雨

[唐代]:李贺

落莫谁家子,来感长安秋。

壮年抱羁恨,梦泣生白头。

瘦马秣败草,雨沫飘寒沟。

南宫古帘暗,湿景传签筹。

家山远千里,云脚天东头。

忧眠枕剑匣,客帐梦封侯。

崇义里滞雨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,无依无靠,独对寂寞的寒秋?

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,梦中悲泣,只换得白发满头。

像一匹干瘦的马,以败草为食,冷雨萧萧,水沫漂浮在寒沟。

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,透过雨幕,听得见更声幽幽。

家山啊,远隔在千里之外,在那天边,那云脚的东头。

满怀忧愁,枕着剑匣入眠,封侯之愿,也许这梦中得酬。

注释

崇义里:长安街坊名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:“朱雀街第二街,有九坊,崇义里其一。”

落莫:落魄潦倒。

秣(mò):饲养。

南宫:尚书省,此诗专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。崇义里离尚书省很远,无法目及,此乃隐喻有司昏庸。

湿景:雨影。签筹:古代报时用的竹筹。这句意谓只听到敲更声从雨影中传来。

天东头:长吉家在洛阳福昌县,在长安之东。

客帐:他乡的住处。这里指崇义里。封侯:投笔从戎,立功以封侯,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大丈夫无他志略,犹当效傅介子、张骞,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吴企明 编选.李贺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107-108

2、滕学钦.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:中国书店,2010:156

崇义里滞雨创作背景

  崇义里是诗人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的居处,此诗作于元和四年(809)秋,当是诗人在长安任职时写成的。诗人来长安应试在元和二年冬,三年春,“应试不售”后立即返回昌谷,不可能客馆滞雨怀忧,来感受长安的秋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吴企明.李贺集:凤凰出版社,2007:102

崇义里滞雨鉴赏

  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,冀望通过“荫子得官”的途径,求得一官半职,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。而现实生活对他的回报却是无情的,奉礼郎官职卑微,受尽皇亲国戚、达官贵人的冷遇和排挤,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愤,时时袭来心头。在萧瑟寒冷的中,他滞留馆舍,触景生情,凭借诗句抒发郁结于心头的忧愤。诗的首句用“谁家子”唱发,“仿佛自问,极愤郁之致”(叶葱奇《李贺诗集注》)。诗人来到长安,感受到秋意的萧瑟,更感受到“落莫”与“牢落”,壮年怀着羁居他乡怨恨,梦见自己白发满头,暗自悲泣。“瘦”以下四句,从直接抒情转入即景描写,诗人所骑的瘦,喂饲劣等草料,沫飘零在寒沟里;遥望南宫,古帘下一片昏暗,只听到更筹声从中传来。笔触细致的景物描写,紧紧扣住“滞”的题意行笔,既能表现诗人贫困、飘零的景况,又能暗喻吏部官员的昏庸,着墨不多,而意境融沏。最后四句,诗人驰骋想象,一会儿想归回故乡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脚下,一会儿又想到投笔从戎,立功封侯。诗人不甘心沉沦下僚,不满于现状,亟想摆脱困境,徘徊于进退、穷通之间。

  全诗基调极为低沉忧郁,结尾突然振起一笔,写出“客帐梦封侯”的诗句,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,自作宽慰之语。

李贺简介

唐代·李贺的简介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...〔 ► 李贺的诗(207篇)

猜你喜欢

次韵平仲侍郎移居见简

宋代李弥逊

不寄斜封岁已馀,那闻异县更移居。

羁怀易动野马也,归梦自成胡蝶与。

曹仁宪谨荣寿 其二

元代黄璋

斯文今有主,一代颂鸿儒。道绍二程学,龄登九老图。

化裁金作砺,持守玉为壶。我辈蒙嘉惠,称扬岂近谀。

七夕连句诗

南北朝颜测

云扃息游彩,汉渚起遥光。

寄吴信叟

宋代郑刚中

闻说吴郎入汉中,扫除亭榭祝东风。

三年不与故人醉,留取数枝桃杏红。

和祖择之学士袁州庆丰堂十咏 其七

清代陈诜

洗竹遥山出,流泉到曲池。可怜波万顷,黾勉对沦漪。

西江月·曾把江梅入室

宋代汪莘

曾把江梅入室,门人不敬红梅。清香一点入灵台。傲雪家风犹在。
状貌妇人孺子,性情烈士奇才。自开自落有谁来。与妆上林相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