咄咄逼人的成语故事


咄咄逼人

拼音duō duō bī rén

基本解释①气势汹汹;盛气凌人;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。咄咄:表示惊奇的声音。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;令人惊诧。

出处晋 卫铄《与释某书》:“卫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学卫真书,咄咄逼人。”


咄咄逼人的典故

有一次,东晋顾恺之和桓玄,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。他们约定说“危语”(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)。大家说的高兴时,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:“盲人骑瞎马。夜半临深池。”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,听了此话自觉难堪,但又不便当众发怒,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:“呦,真是咄咄逼人呀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咄咄逼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进种善群 清·张鹤龄《法人篇》:“且变法之后,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,此进种善群之公例,而其效有操券决也。”
死脑瓜骨 锦云等《草莓三爷》:“你呀,就是死脑瓜骨!”
难言之隐 清 钱谦益《跋留庵》:“钱氏少为党魁,晚托禅悦,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。”
放牛归马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
歇斯底里 茅盾《严霜下的梦》:“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见许多狼,张开了锯样的尖嘴,在撕碎美丽的身体。”
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一塌糊涂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与其顾惜场面,硬充好汉,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,还不如一老一实,揭破真情,自寻生路。”
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 许浑《咸阳城东楼》诗:“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”
杜绝言路 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操欲迷夺时明,杜绝言路。”